光伏行业整体低迷,宝馨科技(002514.SZ)正试图通过跨界收购实现战略转型。然而,型之路却伴随着巨额预亏和高质押率的双重压力。
宝馨科技近日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4.5亿至6.5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样亏损4.5亿至6.5亿元。这一数据较2023年1.93亿元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面对业绩压力,宝馨科技选择通过收购进军集成电路领域。根据公司公告,其拟通过子公司浙江影速以3.2亿元收购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速集成")4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影速将成为影速集成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影速集成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影速集成由傅志伟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电所共同设立,专注于激光直写光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公司承诺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8000万元和1亿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2.15亿元。
然而,这一收购能否成为宝馨科技的"救命稻草"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3.2亿元的收购资金对当前亏损严重的宝馨科技而言无疑是一笔巨额支出。其次,集成电路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迭代迅速,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宝馨科技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截至3月11日,公司控股股东江苏立青质押股份数量达1.46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达75.6%。同时,其一致行动人南京宇宏的质押率更是达到100%。
高质押率意味着有较大的资金压力。根据公司公告,江苏立青及南京宇宏质押股份中的9676万股将于未来半年内到期,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49.29%,对应融资余额2.32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为1.32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67.21%,对应融资余额3.12亿元。
尽管公司表示控股股东资信情况良好,具有相应的资金偿付能力,但高质押率仍可能对公司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仍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业内人士分析,高质押率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可能影响其正常经营和战略实施。
从财务数据来看,宝馨科技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6亿元、6.34亿元、6.84亿元和5.81亿元,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净利润方面,2020年亏损3.89亿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实现盈利1233.19万元和3039.60万元,但2023年再次陷入亏损,亏损额达1.93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宝馨科技解释称,主要受设备制造竞争加剧、订单减少和订单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同时,公司投建的异质结HJT产线目前仍主要以投入为主,还未形成业绩支撑。
在转型过程中,宝馨科技还面临着传统制造板块业务业绩下滑、管理费用增加等问题。据报道,公司正在加快"新能源+智能制造"双轮驱动战略布局,但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却难以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宝馨科技此次收购影速集成,被视为向集成电路领域转型的重要一步。然而,这一转型能否成功,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首先,集成电路行业技术门槛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其次,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最后,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可能难以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宝馨科技未来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公司能否通过收购影速集成实现成功转型;二是公司如何应对高质押率带来的资金压力;三是公司如何改善当前亏损的经营状况。
总的来说,宝馨科技现在正面临转型与经营的双重压力。虽然通过收购进军集成电路领域为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高质押率和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也为公司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未来,公司需要在战略转型、经营改善和资金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