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晶科科技:公司看好新能源政策,将强化运营,拓展储能,关注市场动态

2025-03-03 17:02:03
来源
财迅通

财迅通讯,3月3日晶科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于2月1日接受易方达基金等机构调研,董事会秘书 常阳,投资者关系副总监 陈同洲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晶科科技表示,公司对于136号文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明确了新能源全面入市电价形成机制,并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保障了老项目收益稳定,防范了新项目系统电价风险,有利于行业形成真实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推动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对于提升估值,公司表示将努力做好业务经营管理,实现业绩稳步兑现,并采用“轻重结合”的运营模式,同时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和公司股价情况。关于可转债下修计划,公司表示将围绕回售事项及高质量发展做积极准备,并关注行业动态。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重视并积极发展,已建成多个网侧和用户侧储能项目,并将持续关注相关配套政策和商业化机会。对于资本市场对绿电行业关注度较低的问题,公司认为未来存在积极变化因素,如特高压、储能等建设应用广泛,绿色化工技术成熟,高耗能企业迁移产能成为趋势等,这些都将支撑新能源有效解决消纳,持续高质量发展。

截至发稿,晶科科技总市值为97.84亿元,市盈率TTM为45.77,每股净资产为4.29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问: 公司如何看待最新发布的关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136号文?

答:之前无论从产业层面还是资本市场,都对新能源全面入市对电价造成波动,进而影响项目收益率以及行业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顾虑。136号文,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全面入市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同时,特别提出了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以2025年6月1日新老划断,采用不同的机制价格和规模,保障了老项目的收益稳定,也可以防范全面入市后新项目的系统电价风险。这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以及绿电运营企业的长期发展预期。对行业而言,有利于形成真实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还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促使新能源企业提升市场适应能力,推动储能行业向市场驱动转型,行业也将进入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阶段。

问:公司计划如何提升估值?

答: 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市场对绿电价值和绿电运营的长期稳定性出现顾虑叠加一些客观原因,进而导致公司股价被低估。近来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有关政策密集推出,显示出国家对绿电行业持续支持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别是2月份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站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新能源全面入市后新老项目给予了合理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市场情绪和长期发展预期,从长期看绿电运营企业估值有望迎来回升。

对于公司后续举措,首先公司将努力做好各项业务的经营管理,实现业绩的稳步兑现。公司采用“轻重结合”的运营模式,除了自持电站发电业务的稳定贡献之外,公司年均获得集中式电站指标和分布式项目签约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梯队,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为公司优选新增投建项目、持有运营发电和推进电站转让的轻资产化运营模式,提供了足够的选择和增长弹性。当然,我们也在一直密切关注当前的资本市场和公司股价情况,后面如有进一步举措,公司也会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披露。

问:公司可转债,是否有下修计划?

答:公司可转债今年4月进入回售期,公司围绕该事项以及未来高质量发展做积极准备。一方面我们持有并运营新能源电站,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电站的轻资产化运营,加大电站资产的转让力度,电站转让亦会带来不错的现金流贡献。此外公司在业务开发领域具有长期优势,年均获得集中式电站指标和分布式项目签约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梯队,也为公司优选新增投建项目,持有运营发电和推进多种类型的电站转让,提升现金流能力,提供了足够的选择和增长弹性。这样进一步保障了公司业务的长期稳定性和现金流愈加充裕,一旦转债进入回售期,可为公司提供积极的应对方案选择。我们也注意到近期光伏行业有几家企业发布了可转债转股价下修相关公告,公司是否考虑下修以及什么时间可能下修,还请届时关注公司披露的相关公告。

问:公司当前储能业务发展如何?

答: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资源需求亦迅速增长,“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2024年以来各地持续出台储能相关补贴政策,独立储能项目迎来发展机遇。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重点提到优先调度新型储能,日内应调尽调,减少弃风弃光等。公司非常重视储能业务的发展。2023年储能新获取备案3650MWh,2024年上半年新增1600MWh。已建成在手运营的项目中,网侧储能有甘肃金塔280MW/560MWh项目第一期100MW/200MWh(第二期也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浙江建德50MW/100MWh一期项目;用户侧储能方面,有多个商业化运营项目,如浙江海宁10MW/20MWh、浙江绍兴雅泰药业1MW/2.15MWh、江苏宜兴远东电缆0.9MW/3.01MWh、舟山市7412工厂1.4MW/3.01MWh、腾讯滨海大厦100kW/215kWh、南京长安汽车3.3MW/10.05MWh等等。后续公司也会持续关注储能项目在各个地区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商业化机会。

问: 资本市场对绿电行业的关注度较低,公司怎么看?

答:过去一段时间,影响绿电行业资本市场关注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消纳、电价,以及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等。因为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增长迅速,而特高压、储能以及负荷迁移、绿氢氨醇等下游应用尚未成熟匹配,导致部分地区消纳情况不理想,弃光限电率走高。同时伴随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逐步提升以及分布式电站逐步纳入市场化交易,导致新能源电站的收益模型发生变化。部分装机规模较大地区因为供需关系,暂时电价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对行业的关注度不高。

未来行业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首先,我们看到特高压、抽蓄和各种新型储能的建设应用越来越广泛,绿色氢气氨气和甲醇等绿色化工技术也愈发成熟,高耗能企业向新能源集中电价和绿电更有竞争力的地区迁移产能逐渐成为趋势。政策上,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和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首次新设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另外,整个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大背景下,新增用电缺口主要构成必然也将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加之电网投资在新一年的加速,算力和数据中心对绿色电力的大量需求增长,这些都是支撑未来新能源有效解决消纳,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此外,欧盟将于2026年正式向中国征收碳关税,也将进一步带动出口型企业、制造业和高耗能企业碳减排和使用绿电或绿证,从而增加新能源发电的绿色环境价值,对电价产生积极影响。至于拖欠的可再生能源电费补贴,在2025年大的“化债”背景下,有投资者关心是否会加快下发,我们也在持续关注。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易方达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兴银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平安养老保险(寿险公司)、复星保德信(其它)、中金资管(其它)、国金资管(投资公司)、中再资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物产中大投资、天倚道投资(投资公司)、衍航投资(投资公司)、明溪资本、广发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高致投资(投资公司)、中信证券(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证券公司)、华泰证券(证券公司)、长江证券(证券公司)、东吴证券(证券公司)、国金证券(证券公司)、东方证券(证券公司)、兴业证券(证券公司)、富国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民生证券(证券公司)、开源证券(证券公司)、西部证券(证券公司)、信达证券(证券公司)、汇添富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天弘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新华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浙商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长信基金(基金管理公司)

据统计,近三个月内共有2批机构对晶科科技调研,合计调研的机构家数为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