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机构调研

苏州科达:公司紧跟数字中国建设,海外业务发力,自研服务器及大模型

财迅通讯,4月3日苏州科达发布公告,公司于3月12日接受浙商证券等机构调研,董秘 张文钧,证代 曹琦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苏州科达表示,公司后续将紧跟数字中国建设和信创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运营效率,并明确海外业务发展战略,预计今明两年海外收入将快速提升。同时,公司正开拓政府外音视频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在自研算力服务器方面,公司拥有多款国产化服务器,满足内部训练和行业应用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开端大模型聚焦垂直行业应用,支持多模态分析与处理。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行业因国产化、信息安全、智能化升级等因素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公司不仅提供全系列产品,还构建了“一基座三中台”架构,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和行业数字化转型。此外,公司在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全系产品已实现国产化,并入选工信部典型解决方案名单,具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截至发稿,苏州科达总市值为37.84亿元,市盈率TTM为-11.95,每股净资产为1.14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二、 投资者关心的主要问题

1、公司下一步的业务规划是什么?

松霖科技:聚焦美容健康,加大AI应用,规划越南产能

财迅通讯,4月3日松霖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于2月1日接受国投证券等机构调研,董事会秘书 吴朝华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松霖科技表示,在互动交流环节,松霖科技针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给出了详细回答。美容健康板块将聚焦与国际头部客群的深度合作,拓展细分品类技术,并强化客户多元化布局。在美容健康领域,公司已运用AI辅助诊断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并取得良好市场反馈。近年来,公司在制造价值和技术创新方面持续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拥有800多名技术人员及大量专利。为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公司专注于产品端,通过IDM模式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并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速目标将围绕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展开,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同时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关于越南工厂产能布局,公司将分三期建设,并根据一期产能利用率及市场需求逐步推进后续建设。对于国内现有产能,公司表示产能可灵活调配,越南产能增加不会让国内产能出现大量闲置。

截至发稿,松霖科技总市值为95.67亿元,市盈率TTM为20.61,每股净资产为7.30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首先董事会秘书吴朝华女士对公司的业务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

安通控股:2024年业绩增长,2025年将优化运力配置应对挑战

财迅通讯,4月3日安通控股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2日接受投资者等机构调研,公司董事长 王维,总裁 楼建强,独立董事 邵立新,财务总监 艾晓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 荣兴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安通控股表示,2024年,安通控股以集装箱航运物流为核心,整合多种运输资源,通过数字智能科技驱动,实现了整体经营情况的增长。内贸集装箱计费箱量和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10.85%和14.99%,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0%和7.53%。然而,由于公司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仍为负数,根据相关规定,公司仍未满足现金分红的条件。

在行业层面,国际航运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利好但也可能面临供需失衡风险。国内航运市场虽短暂缓解供需矛盾,但外贸运力回流和同行业竞争加剧带来不确定性。同时,相关政策有望为内贸航运市场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对于2025年,公司将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并注重运力及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市场变化动态合理地规划运力配置,以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于是否增加产能,公司将基于年初目标及市场变化进行决策。

截至发稿,安通控股总市值为123.14亿元,市盈率TTM为20.17,每股净资产为2.55元。


三生国健:IL-17A项目年底递交NDA,哮喘、痛风治疗需求高

财迅通讯,4月3日三生国健发布公告,公司于10月23日接受国联证券等机构调研,总经理、董秘,临床开发副总裁,研发副总裁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三生国健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达9.39亿元,同比增长28.58%,净利润快速增长至2.33亿元,同比增长42.18%。研发项目快速推进,多个在研管线取得重要进展。

在投资者问答中,关于IL-17A的未来竞争格局,公司表示608(IL-17)项目预计年底递交NDA,将是国产第三家,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方案设计和疗效的差异化。对于IL-5靶点在哮喘适应症的竞争格局,公司指出国内哮喘患病人群庞大,生物制剂作为新兴治疗手段显示出显著临床价值,抗IL-5单抗对嗜酸粒细胞性重度哮喘疗效更好。

关于后续BD思路,公司将重点关注大分子领域内部研发及小分子等Licence in机会,选择确定性更高的项目。对于IL-1β国内市场规模,公司表示痛风患者数量庞大,抗IL-1β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并降低复发风险,市场竞争格局良好,定价将是决定未来产品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

截至发稿,三生国健总市值为168.75亿元,市盈率TTM为23.95,每股净资产为9.03元。


鸿泉物联:公司商用车业务将受益政策,乘用车、两轮车业务增长可期

财迅通讯,4月3日鸿泉物联发布公告,公司于3月24日接受华润元大等机构调研,董事会秘书 章旭健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鸿泉物联表示,公司预计未来商用车业务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及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政策,同时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的拓展将为公司带来更好的成长性。研发费用率较高主要因新增产品研发投入大,但随着产品逐步量产,相关费用将逐步降低。2025年公司收入增长将主要支撑于智能座舱和控制器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商用车销量在宏观经济好转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的增长。此外,公司已完成eCall产品开发,并获得相关证书,预计下半年将提供给客户进行装车销售。

截至发稿,鸿泉物联总市值为33.16亿元,市盈率TTM为-50.34,每股净资产为6.99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一、主要问答

1.公司预计未来的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光威复材:CCF700G产品正供货,合同细节待定

财迅通讯,4月3日光威复材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1日接受安信基金等机构调研,总经理 王文义,财务总监 熊仕军,董事会秘书 王颖超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光威复材表示,在问答环节中,公司回答了关于2024年度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多个问题。首先,确认CCF700G产品正在供货中,合同正在商定。传统定型产品去年交付略慢,今年一季度交付节奏已恢复正常。关于碳梁价格,去年下降主要受产品规格变化和原材料价格影响,今年预计价格比较稳定。对于大合同2025年实际结转收入节奏,公司表示军品收入节奏难以预测,其他产品订单会后期签订。公司为大飞机及装备配套供货的主要产品型号包括T300级、T800级等纤维,并已实现系列化供应。

面对碳纤维行业产能扩张过快的问题,公司认为应有序控制投入和产出,重点转移至应用场景的开发。公司各型号碳纤维产品产能充足,装备用纤维交付会根据客户订单及时进行。民品纤维主要应用在氢气瓶领域,无人机、汽车等新兴领域刚开始应用。

深天马A:公司车载业务快速增长,2025年将强化车载及AMOLED业务

财迅通讯,4月3日深天马A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2日接受深商中汇控股等机构调研,陈丹,谭蒙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深天马A表示,公司车载业务2024年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国际头部整车厂汽车电子业务规模放量、新能源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及Tier1客户份额稳步提升。公司规划2025年继续发力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车载业务增长点,推动AMOLED车载产品量产交付。OLED手机显示业务方面,2024年柔性AMOLED智能手机业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得到修复。预计2025年柔性OLED技术手机端渗透继续提升,公司将推进产线产能挖潜,提升AMOLED产品出货量。

车载显示市场方面,公司看好其发展前景,将车载显示作为战略核心业务,凭借30年深耕细作打造的专业体系能力,加速新技术拓展,并引入新产线强化整体解决方案和研发能力。公司毛利率方面,2024年主要业务毛利率趋势向好,主营毛利率同比提升。四季度利润波动受新产线爬坡、产品结构波动等因素影响。

航天智造:公司2024年业绩大增,主要驱动为汽车零部件及油气装备业务增长

财迅通讯,4月3日航天智造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2日接受博时基金等机构调研,总经理 彭建清,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徐万彬,证券事务代表 苏志革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航天智造表示,公司2024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比增长37.73%,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和与主流车企的良好合作。公司紧跟汽车智能化发展,提升大总成项目收入占比,并加强技术研发和精细化管理。油气装备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深海油气产量提升,公司技术行业领先。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随消费电子市场复苏而增长。对于2025年,公司预计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油气装备行业受国家重视,高性能功能材料业务将加快市场转型。公司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快速发展,已成功为多款新能源车型提供量产配套。未来,公司将紧跟市场趋势,加强产品研发和客户合作。汽车内饰件销售收入占比高于外饰件,且毛利率略高。油气装备板块在深海科技领域有业务拓展。公司新材料板块业务正在转型,加大与汽车零部件板块的融合发展,推动压力测试膜成为主导产品。公司可能会考虑实施股权激励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截至发稿,航天智造总市值为172.55亿元,市盈率TTM为21.79,每股净资产为6.20元。


深圳华强:2024年公司深化与海思合作,拓展AI布局,加强消费电子供应

财迅通讯,4月3日深圳华强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2日接受深圳华强2024年年度报告网上业绩说明会面向全体投资者等机构调研,董事长 胡新安,董事、总经理 陈辉军,董事、董事会秘书 王瑛,独立董事 吉贵军,独立董事 伍明生,独立董事 吕成龙,副总经理 刘红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深圳华强表示,公司作为海思主要代理商,2024年深化合作,实现海思产品线收入显著增长。面对智能化趋势,公司已布局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并推进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和智能体开发,拓展AI相关芯片代理权,开发AI应用解决方案。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现金分红,2025年如有中期分红将按规定披露。主业为电子元器件授权分销及综合服务,打造本土最大交易及服务平台。为助力提振消费,公司将紧密沟通消费电子客户,扩大消费电子经营区域。2024年利润下滑因毛利率承压、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及汇兑损失,2025年公司将把握机遇,发展业务,加强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能力建设,探索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截至发稿,深圳华强总市值为240.98亿元,市盈率TTM为113.15,每股净资产为6.65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每日互动:2024年公司收入增长,数据要素价值化含量高,发展快

财迅通讯,4月3日每日互动发布公告,公司于4月2日接受中信证券等机构调研,董事长、总经理 方毅,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朱剑敏,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王冠鹏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每日互动表示,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收入增长,归母扣非净利润增长,88%收入来自数据要素价值化。公司综合毛利率约70%,与去年持平;管理费用因搬入新大楼略增。业务逻辑以D-M-P三层展开,融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业务是数据积累基石,SDK表现稳定,推出新SDK助力数据积累。数据治理中打造数据智能操作系统(DiOS),加入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服务是主要营收来源,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均增长。近期举办"M.R. Data Day",启动"可控大模型二开孵化器"等。

公司对于数据价值流转,以"核"待数,通过合规机制和安全装置处理数据。推动建设中国(温州)数安港,建立发数站战略,实现数据价值化开发。对于政府公共数据和平台型企业数据,通过连接器接入发数站。发数站包括接入层、控制层、加工层、业务层和管理层。公司对于发数站有清晰五年规划,坚持对外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