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交建:太湖之星作业船拖航成功,刷新通航纪录

2025-04-09 13:46:03
来源
财迅通

财迅通4月7日消息,2023年10月21日凌晨,当鸟儿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太湖的水面却已泛起层层波澜。随着拖轮的轰鸣,“太湖之星2号”在夜色中缓缓驶向太湖梅梁湖区,与早已等候在此的“太湖浚清1号”和“太湖之星1号”成功会合。这一刻,标志着“太湖之星”系列三艘作业船的拖航任务圆满达成,同时也刷新了沿线内河水域通航船舶的尺寸纪录。

这三艘作业船,是由天航局自主研发,专为太湖生态治理量身打造的清淤“利器”。据天航局太湖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磊介绍,从设计阶段起,团队就充分考虑了太湖水深、施工环境土质以及调遣路线等多重因素。这三艘船既能串联成一体,组成生态清淤智能一体化平台,又能通过模块化设计轻松拆卸,以满足运输和调遣的灵活性需求。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大国重器”,调遣过程绝非易事。项目团队结合三艘船的建造位置,精心规划了“长江段-运河段-太湖段”的拖航路线。在前期调查摸排中,他们发现运送水域存在诸多挑战,如过桥净空低、航道曲折蜿蜒、部分航道水深不足等。特别是运河段,有106座桥梁、2道闸、6道架空电缆,其中11座桥和2道架空电缆的净空高度尤为紧张。

为确保拖航顺利进行,项目部专门成立了测量队,对沿线桥梁、电缆的净空高度、通航高度和宽度进行了三次全线测量。在测量马垫桥时,由于桥梁结构复杂,测量员面临极大挑战。最终,他们通过巧妙的方法——一人站在桥面上吊铅锤,另一人在岸边用望远镜观察,成功获取了准确数据。

基于测量数据,项目部制定了详尽的运输方案。他们将船舶上的超高设备如钢桩、锚杆、桅杆等拆卸后通过陆路运输,同时根据船舶空载吃水及不同航段的限高要求,采用布设水袋辅助压载的方式,精确控制船舶吃水深度。

在这场如同接力赛的调遣过程中,项目部、设计单位、船厂、拖轮、海事局等多方紧密合作。其中,“太湖之星2号”因其庞大的体积和特殊的压载水线高度,成为了整个过程中的关键。在途经西氿桥时,情况尤为惊险。这是一座拱形桥,有效通过宽度仅有23.5米,船舶必须从拱桥中心垂直通过。在引航船的引导下,“太湖之星2号”成功穿越了这座“难关”。

当“太湖之星”生产出第一块泥饼时,张磊激动不已。他特意托人在砖厂将这块泥饼烧制出来,并亲笔题字“太湖第一饼”。这块泥饼不仅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成为了这场接力赛中最珍贵的“奖牌”。

(来源:中国交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