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收盘,OLED概念板块指数报2309.47点,跌幅0.64%,成交335.6亿元,换手1.59%。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ST恒久报2.93元,跌-4.87%。赢合科技报16.22元,跌-5.48%。格林达报27.98元,跌-6.45%。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深科达报17.46元,涨15.32%;恒润股份报16.90元,涨10.03%;利和兴报15.50元,涨9.46%。
OLED概念与OLED显示屏有密切关联,OLED显示屏行业定义包括利用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技术,生产能够自主发光的显示屏。这项技术基于多种有机材料,实现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等领域。该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上游的材料制造和设备制造、中游的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以及终端应用的各类产品。其技术工作原理涉及电子和空穴的注入、能量传输和发光过程。未来发展前景看好,OLED显示器凭借高对比度、宽视角、快响应速度和柔软性等自身优势,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持续下降,OLED市场有望持续扩大,特别是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市场中,预计OLED屏幕将在智能手机市场达到较高渗透率,进而推动整个OLED材料市场的增长。
OLED显示屏技术行业可以根据器件结构、驱动方式以及材料类型进行多维度分类。从器件结构看,它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及多层器件;按驱动方式,则分为主动式驱动(AMOLED)与被动式驱动(PMOLED);而从材料类型角度,OLED又可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两大类。这些分类展现了OLED技术的多样性和广泛适用性。本文特别从材料类型这一维度对OLED行业进行了细分,突显了技术趋势和材料科学在该领域的重要性。材料不仅决定了OLED产品的性能,还影响生产成本和制造工艺。小分子材料,主要由日韩厂商生产,主导市场,其在可靠性、电气特性及生产稳定性上表现优异,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等消费电子产品。高分子材料,主要由欧美厂商生产,虽技术上有别于小分子材料,但也广泛用于OLED显示技术,尤其在柔性显示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稀土类发光材料在OLED中使用较少,但在激光器和光纤通信等特定光电应用领域,其特殊光电性质至关重要,对新的显示技术具有潜在研究价值。随着技术进步和材料创新,未来可能出现新的材料分类,进一步丰富O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
OLED显示屏行业作为新兴的显示技术领域,凭借其出色的显示性能及广泛的应用范围,已成为全球显示技术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覆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环节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革新。上游环节,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至关重要,铜、铝、塑料等基础材料以及半导体芯片和LED芯片等关键组件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中游环节则承担着将原材料转化为可应用的关键部件的任务,其中有机材料供应商和面板生产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尤为关键。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如柔性屏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游环节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和应用开发,OLED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以及新兴的汽车显示屏和虚拟现实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高成本、生产技术挑战仍是制约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因素。面对这些挑战,行业参与者需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综上所述,OLED显示屏行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显示技术市场的新焦点,其产业链的发展需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持续稳健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