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信股份(0267.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净利润598亿元,归母净利润312亿元,金融子公司利润全面提升,主要实业子公司业绩向上向好,国际化发展持续发力,资本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0元,较去年中期每股股息提高人民币0.01元、增长5.3%,分红总额为人民币58.18亿元,分红水平稳步提升。
高分红提升股东回报 市值管理推动价值回归
近年来,中信股份积极落实新“国九条”精神,高度重视股东回报,发布为期三年的《股东回报规划》,计划分红率2024年不低于27%,2025年不低于28%,力争2026年不低于30%。中信股份2024年度实际分红率提升至27.5%,超过规划预期,彰显了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的底气和信心。同时,中信股份已对旗下所有上市子公司开展市值管理考核,激励子公司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股东回报水平。上半年多家上市子公司市值上涨,为中信股份良好的市场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以来,中信股份市值规模增长超1700亿港元,市净率从五年前最低时的0.25倍上涨至近期的0.4倍以上。得益于持续政策利好下中国资产价值的重估,以及自身稳健的经营韧性和改革创新活力,今年以来,中信股份市值上涨约30%(前复权)。客观来看,中信股份当前市净率远低于1倍净资产,仍处历史低位,随着估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市值仍具备进一步的修复空间。
金融业务全面向好 “强核”工程释放更大价值
以金融“强核”工程为抓手,中信股份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综合金融模式创新,持续做深做实“五篇大文章”。上半年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聚合“股贷债保”全链条能力,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1万家、覆盖率超92%;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6.79%,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位居市场前列;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均取得新成绩。
各金融子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发力重点领域,实现利润全面增长。银行业务净利润增速延续向好态势,获批筹设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提升多元化服务能力拓宽渠道。证券业务紧抓国内外市场机遇,各项主营业务齐头并进,收入、利润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境内股权、债券承销份额继续领跑同业,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发挥。信托、保险等业务改革转型步伐加快,细分领域优势进一步扩大。
实业业务韧性增强 “星链”工程推动转型升级
实业“星链”工程多维发力,中信股份统筹推进“焕星”“造星”“探星”三大行动,厚植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强基固本,聚焦“一体化压铸”、特种机器人、稀缺资源、生物育种等重点业务,加快技术迭代、工艺升级和资本赋能,着力打造更多拳头产品、专精技术、旗舰项目。中信戴卡铝车轮、铝铸件等产品销量再创新高,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排名升至第42位。中信金属铜、铌产品销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净利润大幅增长。中信泰富特钢、南钢股份提升协同质效,吨钢毛利均有提升,合计利润总额保持同业领先。隆平高科完成12亿元定增,加快向全球种业领军企业迈进。
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围绕数字科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积极开展产业并购跟踪研究,完成重点项目入库储备。主动融入区域低空经济发展,中信海直成功开展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试飞。
境外收入占比提升 国际化业务再上新台阶
中信统筹推进境外投资展业和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5%,境外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达17.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深化“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服务品牌,举办德国企业南京行、日本企业广东行等活动,促成一大批务实成果落地,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紧抓香港金融市场扩容机遇,在债券承销、跨境贷款、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子公司债券联合承销金额同比增长58%;两家券商在港IPO保荐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市场前列,成功保荐宁德时代在港上市,为近三年全球最大IPO;华夏基金(香港)推出全球首支以人民币计价的代币化基金,成为亚洲首家提供港元、人民币、美元全系列代币化货币基金的资产管理公司;中信银行人民币跨境贷款余额突破700亿元,较年初增长63%,积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业子公司海外业务实现新提升。中信建设新签约阿联酋迪拜住房、乌兹别克斯坦烧碱工厂等标志性工程,沙特利雅得社会住房项目一期住房预售量超90%。中信农业旗下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菲律宾均实现同比增长,市占率保持市场领先。
科技引领动能更强 高质量发展迸发活力
中信股份实施科技创新“磐石”行动,聚焦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先进材料、金融科技、生物育种、轻量化技术、人工智能、特种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和行业前沿,建设以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4个公司级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坚、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为基础的“2+4+N”科创平台集群,筑牢科技创新底座。今年3月,中信香港人工智能科创中心率先成立,将统筹全球创新资源,围绕工业智能、具身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强化攻关,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中信场景和数据优势,着力打破壁垒、共享资源,形成技术与应用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信泰富特钢2200兆帕级桥梁缆索钢丝用钢将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建设。南钢集团联合华为打造垂直领域“元冶”钢铁大模型,构建20个AI应用场景试点,带动“AI+钢铁”转型升级。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液相生物芯片在分子与智能育种中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评2025年金砖国家解决方案大赛生物经济赛道一等奖。
风险指标持续优化 安全底线全面夯实筑牢
把握风险应对战略主动,前瞻研判外部冲击影响,优化经营策略、稳慎处置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大类风险管控有力,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风险持续收敛,不良率较年初进一步下降。中信澳矿土地受限问题诉讼取得里程碑式进展,《2023版项目开发建议书》顺利获批,为项目可持续运营打下良好基础。协同化险模式深入推广,新增重组盘活项目金额98亿元,隔离风险、注入资金、盘活资产等全链条化险能力不断强化。
中信股份董事长奚国华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中信股份将始终坚持以价值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坚定履行对客户、对股东、对社会的郑重承诺,全力推动经营管理上台阶、提质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望下半年,中信股份表示,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各项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高标准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发挥金融与实业双引擎优势,深入推进全球布局与协同增效,加快释放改革红利和增长潜力,不断增强发展韧性与确定性,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良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