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康龙化成(300759.SZ/3759.HK)发布公告,拟以13.46亿元收购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翱得”)82.54%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佰翱得及其子公司将纳入康龙化成合并报表范围,资金来源于银行并购贷款及部分自有资金。收购涉及关联方北京康君宁元、宁波康君仲元、宁波煜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和北京君联惠康持有的股份,以及其他非关联方股份。
佰翱得作为专注于药物发现阶段的结构生物学CRO企业,在复杂药靶蛋白制备、冷冻电镜解析、X射线蛋白结晶等领域具备显著技术优势。
在生物科学领域,康龙化成此次加码被视为重要的战略延伸。通过推动内部技术互补与资源整合,公司期望在全球药物研发的竞争格局中构建更稳固的护城河。此次并购直接补充康龙化成在结构生物学与蛋白科学领域的能力缺口,完善其“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服务平台。
并购佰翱得 康龙化成结构生物学“如虎添翼”
据财迅通观察,佰翱得的实际控制人为双良集团创始人缪双大。交易前,其通过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0.91%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而佰翱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从基因到蛋白结构解析”的一站式服务能力。该公司在复杂药靶蛋白制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结构与AI/ML融合的生物计算平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与技术经验。这些能力与康龙化成现有的小分子、大分子及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平台形成天然互补。通过整合佰翱得的结构生物学资源,康龙化成将显著提升其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早期靶点验证与优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佰翱得在长期服务中积累了大规模、高质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与康龙化成现有的AI技术平台结合,将加速新药研发中的虚拟筛选、分子优化与靶点识别等环节。
且佰翱得拥有稳定的全球客户基础,其技术能力已得到国际药企的认可。康龙化成已建立起横跨中、美、英三地的全球布局,拥有超过22,000名员工,并在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积累了广泛的合作伙伴。这一优势将为佰翱得提供一个强大的跳板,助其通过更广阔的渠道接触全球客户,提升业务体量。同时,佰翱得的加入也将增强康龙化成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巩固其在全球早期研发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佰翱得净资产为6.08亿元,交易整体估值达15亿元,存在一定溢价。康龙化成解释称,该估值综合考虑了二级市场流动性折扣、目标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及盈利能力,对应的市销率为6.2倍,市盈率为26倍。这一水平处于可比CRO公司平均市销率(6.5倍)和平均市盈率(33.3倍)的合理区间内,交易定价符合市场逻辑。
2024年佰翱得实现营业收入约2.41亿元,净利润5771.69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亿元,净利润4180.22万元。稳健的盈利能力为并购后的协同效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康龙化成强调,本次交易资金安排对自有资金影响“短期且可控”,拟使用的银行并购贷款基于目标公司盈利能力评估,具备可持续性。公司预计交易不会对现金流及未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业绩拐点已现?单季净利润强势回暖增逾42%
康龙化成成立于2004年7月1日,法定代表人为楼柏良,主营业务是提供药物发现至开发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
公司现任董事长为BoliangLou,董秘为李承宗,员工22908人,实际控制人为BoliangLou、楼小强、郑北,且参股64家公司,包括康龙化成(天津)药物制备技术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宁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在披露并购计划的同时,康龙化成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86亿元,同比增长14.38%;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下降19.76%,但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52%,呈现回暖态势。
分业务来看,实验室服务收入60.04亿元,同比增长15.0%,毛利率45.1%,新签订单增长12%以上;CMC(小分子CDMO)收入22.93亿元,同比增长16.0%,毛利率32.1%,新签订单增长约20%;临床研究服务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10.3%,毛利率11.8%;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8.1%,毛利率仍为负值(-49.1%)。
公司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收入同比增长37.9%,占比提升至18%。区域方面,北美客户贡献64%收入,欧洲客户收入增长23.2%,显示其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近几年,康龙化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领域,以提高研发效率。公司拥有全流程一体化研发服务平台,涵盖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实现无缝衔接。其技术平台包括实验室化学、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基因治疗药物一体化平台以及新型药物分子服务平台等,覆盖了从药物发现到生产的全过程。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CMC服务涉及641个药物分子或中间体,其中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阶段项目23个、临床III期项目21个、临床I-II期项目188个、临床前项目409个。
从Aesica到佰翱得 股价周涨超10%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收购将有效强化公司在结构型药物发现与蛋白质科学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业绩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现场谈判及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今日在北京举行,多家国内外药企已派出团队抵达北京。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指出,CRO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壁垒、技术平台与规模效应”,而长期护城河则依赖于“持续创新形成的服务生态与品牌信任度”。佰翱得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深耕与康龙化成的一体化平台结合,有望形成更强的客户黏性与技术壁垒。
回顾其战略布局,康龙化成在2022年1月收购Recipharm旗下Aesica药业,已在小分子CDMO领域实现能力强化。此次并购佰翱得,是公司持续推进“全流程、一体化”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外延式扩张加速技术整合与市场覆盖的决心。
而康龙化成此次并购若完成后,佰翱得在经营管理、人才保留及市场开拓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对此,康龙化成表示将“督促和指导佰翱得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并通过资源共享与运营协同,持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随着CR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技术平台与全流程服务能力已成为竞争的关键所在。尽管康龙化成在8月7日的投资者互动中表示,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因其主要提供研发服务,CMC相关商业化货物出口占比较小,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风险因素。
从战略意义上看,此次并购远不止一次简单的资本运作,康龙化成通过此次并购有望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驱动公司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融资环境有望改善,可能将推动公司业绩进一步提速。同时,它也为中国CRO产业如何通过战略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参照。面对创新药研发的全球化浪潮,以康龙化成为首的中国企业,正通过持续的技术深耕与战略并购,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