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间,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硕信息”;证券代码:300380.SZ)用一份长达59页的回复公告,详细披露了其60亿元定增方案的具体细节,回应了深交所的关注问询。
此次监管问询直指定增方案的多个关键环节,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借助AI概念融资行为的高度关注。
研发投入引关注全部资本化是否合理?
在深交所出具的审核问询函中,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成为首要关注点。监管要求安硕信息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时点及依据,以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资本化时点的一致性。
安硕信息在回复中解释道,公司有明确的资本化时点标准,以研发项目通过资本化评审为起点,以研发成果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终点。这套标准与长亮科技、天阳科技等同行基本一致。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将对两个AI项目的开发人员投入全部进行资本化处理,总计超过1.15亿元。对此,安硕信息列举了多家同行的类似案例,天阳科技的金融业云服务解决方案升级项目、长亮科技的云原生数字生产力平台建设项目、用友网络的YonBIP建设项目,均存在将开发人员工资全部资本化的情况。
“募投项目是在前期技术积累基础上的进一步研发,技术可行性已经过论证,满足资本化条件。”安硕信息在公告中表示。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会计准则趋严的背景下,如此大比例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仍存在一定争议。特别是在项目尚未产生明确收益的情况下,将人工成本全部资本化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60亿资金去向投入规模合理性遭质疑
除了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外,监管还对数据资源采购和设备投入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根据回复材料,两个项目合计数据资源采购金额达5,910万元,而智慧信贷项目设备采购投入更是高达9,097万元。
安硕信息解释,两个项目采购的数据资源虽然类型相似,但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不同,不存在重复建设。公司援引相关会计规定,认为数据资源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设备投入规模问题。在安硕信息报告期末电子设备账面价值仅647.69万元的情况下,智慧信贷项目计划投入巨资采购设备,这一巨大反差引发监管对投入合理性的质疑。特别是GPU服务器投入达7,000万元,占总设备投资的76.95%,如此集中的投入在技术快速迭代的AI领域存在较大风险。
公司解释称,现有设备大量超期使用且性能不足,“特别是缺乏大模型研发所需的GPU服务器,已制约产品研发推进。”
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的软硬件采购比例不存在重大差异,且低于大模型开发类可比募投项目的水平。安硕信息的设备投资占比处于合理区间。
市场前景、财务基本面引关注
在收入预测方面,监管要求公司说明客户数量和合同金额的具体依据。根据回复材料,两个募投项目预计达产后年收入合计达7亿元。公司解释,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并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预计将服务超过150家客户。
毛利率方面,智慧信贷系统预计25.25%,风控平台预计22.11%,均略高于公司现有相关业务毛利率水平。“新产品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银行对AI技术的迫切需求。”安硕信息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引发关注。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内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
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7,902.55万元、88,802.43万元、99,043.07万元、38,023.1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95.47万元、-5,346.32万元、653.61万元、395.43万元。
对此,公司表示,报告期内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主要系受宏观环境影响的,导致出现项目交付效率和验收效率较慢的现象,进而使得营业成本增加及资产减值损失较高。
在问询函中,监管还特别关注了公司存货高企、应收账款激增等财务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募投项目的实施效果。
报告期末,安硕信息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的52.57%,应收账款较2024年末上升123.47%。公司将其归因于业务模式和季节性特征,但分析人士表示,高企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可能影响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进而对募投项目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监管问询反映出监管部门对AI概念融资的审慎态度。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热度攀升,多家上市公司推出相关募投项目,但其中不少项目存在概念炒作嫌疑。监管部门此次细致问询,有助于推动市场形成对AI概念的理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