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收盘,跨境电商概念板块指数报1294.65点,跌幅3.56%,成交414.2亿元,换手4.07%。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雷神科技报37.51元,跌-8.87%。壹网壹创报28.51元,跌-10.77%。鹿得医疗报9.40元,跌-12.88%。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君禾股份报8.16元,涨7.79%;嘉益股份报111.39元,涨2.19%;百洋医药报24.80元,涨2.14%。
跨境电商概念与跨境电商珠宝有密切关联,跨境电商珠宝行业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展示、洽谈和交易珠宝产品,并利用跨境物流将珠宝产品运送到全球客户手中,从而完成交易。该行业涵盖金银首饰、宝石、天然水晶等各种类型的珠宝,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全球化物流网络,珠宝企业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将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这一行业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全球化加深、国际贸易壁垒减少、电子商务技术进步、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完善,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和高性价比珠宝需求的增加。在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趋于理性消费的背景下,金银珠宝不仅美化生活,其投资价值也日益受到认可。此外,珠宝行业在款式设计、文化营销、消费体验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也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跨境电商珠宝行业可以根据消费者人群年龄段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年轻消费者(18-35岁)、中年消费者(36-55岁)和老年消费者(56岁以上)。年轻消费者注重时尚和个性化设计,偏好创新材料和工艺,代表品牌有Pandora、Swarovski和apm,他们已成为中国珠宝首饰消费的主要群体。中年消费者则更注重珠宝的品质和工艺,偏好经典设计和著名品牌,如Tiffany & Co.、Cartier和Bvlgari,不仅自用也会作为礼物赠送。老年消费者则看重珠宝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偏好传统设计和经典款式,代表品牌有Van Cleef & Arpels和Mikimoto,这些品牌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注重收藏价值和传承意义的老年群体。
此外,跨境电商珠宝行业还可以基于品牌种类进行分类,包括国际品牌、港资品牌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定位奢华、高端,拥有悠久的品牌文化和核心的设计、产品质量优势,但渠道覆盖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Tifany、Cartier、Bvlgari等。港资品牌产品设计时尚,渠道覆盖也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但近年来开始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如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等。国内品牌产品覆盖全面,渠道从一线至四线城市均有涉及,多采用加盟/经销模式进行渠道拓展,也有企业采用直销模式,如老凤祥、周大生、潮宏基等。
跨境电商珠宝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和原料交易,涉及矿产开采、原材料提炼及加工成珠宝成品的基础材料,如黄金、白银、钻石等。中游环节则聚焦于设计和制造,通过设计创新和技术提升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珠宝产品,并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下游则是零售与分销,负责市场推广、客户服务及售后保障,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至全球市场。该产业链的核心研究观点包括: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行业成本结构,由于原材料依赖贵金属和宝石等高价值材料,其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生产成本;中游环节的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影响力、设计水平、市场推广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占据重要地位,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拓展电商渠道和应用场景多样化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头部品牌通过渠道扩张和多样化市场定位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持续发展。2023年,跨境电商珠宝出口规模达到313.28亿元,同比增长4.08%,显示出多渠道、多场景销售模式对行业的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