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收盘,信创概念板块指数报1832.2点,跌幅5.84%,成交2219亿元,换手6.84%。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开普云报65.10元,跌-13.75%。慧为智能报32.30元,跌-13.87%。众诚科技报34.20元,跌-15.76%。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宏景科技报60.58元,涨20.01%;恒为科技报38.10元,涨9.99%;中电兴发报7.84元,涨9.96%。
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起源于2016年,由24家专业从事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国内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工委会成立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大量信创产业联盟,共同催生了庞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信创”。信创产业的本质是发展国产信息产业,旨在减少由国际IT巨头制定的IT底层标准、架构、生态等带来的安全风险,逐步建立起基于本国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实现在核心技术、基础硬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服务器等领域的国产替代。信创产业不仅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2018年,中国政府将信创行业纳入国家战略,并提出了“2+8+N”发展体系,其中“2”指党和政府,“8”指金融、电信、石油、电力、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和教育这八大行业,“N”则指汽车、物流、烟草、电子、建筑等其他行业,旨在按照这个顺序逐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信创行业据此可以分为多个细分领域,包括党政行业信创、教育行业信创、医疗行业信创、金融行业信创、电力行业信创、石油行业信创、交通行业信创以及航空航天行业信创。具体来说,党政行业信创关注政府业务上云和政务云平台建设的安全合规;教育行业信创在教育信息化2.0推动下实现了教育装备市场的创新突破;医疗行业信创则在医疗信息化政策助推下,持续进行国产化替代,并集中采购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产品;金融行业信创涵盖金融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电力行业信创随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成为网络安全保障的重点,积极建设自主信息化平台;石油行业信创同样包含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安全等;交通行业信创则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及运输服务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行业信创则聚焦于航天工程、高端计算、存储及安全等数字技术领域。
信创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呈现多元化特点。上游为基础硬件,包括芯片、存储、整机、固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六大国产芯片如鲲鹏、飞腾等正崭露头角,14nm芯片自主制造也有望实现量产。虽然信创存储市场仍被国际大厂掌控,但长江存储、紫光集团等国内企业正崛起。整机领域则是最早实现国产化替代的环节之一,但仍需攻克从“可用”到“好用”的难点。中游为基础软件,涵盖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国产操作系统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麒麟、统信为核心的系统体系初步形成。中间件和数据库领域,虽然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东方通、普元信息等国产厂商正在加速追赶。下游为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云服务,国产化程度较高,中国优秀企业众多。应用软件产业整体发展成熟,流版签厂商和OA厂商在信创领域具有优势。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贯穿整个信创产业链,国产化程度高且逐渐由强政府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信创云作为信创产业的细分市场,生态丰富,多方势力布局,其中国资云、城市云、电子政务云成为重点热点,新基建也为信创云发展带来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