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迅通讯,3月14日贝特瑞发布公告,公司于3月14日接受华源证券等机构调研,董事会秘书处主任 黄舒欣,证券事务代表 陈少霞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贝特瑞表示,根据调研内容,如下:
新能源行业预计将持续增长,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及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均有显著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包括:优秀稳定的核心团队、优质客户结构(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品类优势(涵盖多种电池材料并有前瞻性布局)、全产业链布局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效益。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各有优势,将长期并存。固态电池发展对高容量负极需求提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负极材料有协同潜力。公司硅基负极材料进展顺利,新型气相沉积法硅碳产品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公司围绕锂电正负极材料构建全球专利壁垒,拥有692项授权专利。负极材料价格呈结构性修复趋势。公司现有负极材料产能57.5万吨/年,并规划了印尼二期及摩洛哥的产能扩建。在钠电池材料方面,公司已有3,000吨/年产能,正、负极材料已实现批量出货。
截至发稿,贝特瑞总市值为270.56亿元,市盈率TTM为27.90,每股净资产为10.51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1、新能源行业未来增长情况?
回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4%和35.5%。据GGII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5%,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随着电池核心技术突破、智能驾驶持续迭代、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及新兴储能应用场景扩展等因素驱动,新能源行业将继续增长。
2、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回复:(1)公司拥有优秀稳定的核心团队。公司核心团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历、专业背景,其中多位管理人员积累了10至20年不等的行业经验,对经营管理、产业格局、行业发展和未来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2)公司具有优质的客户结构。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ES、SKOn、三星SDI等全球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厂商都是贝特瑞的核心客户,不依赖单一客户。(3)公司具有全品类优势。公司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负极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他新型材料等,种类齐全,并且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材料体系上也有进行前瞻性布局,研发能力强。(4)全产业链布局及技术创新来降本增效。公司在天然石墨方面一直围绕从矿山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思路布局;在人造石墨领域则重视针状焦等核心关键材料的稳定供应机制,以及石墨化等关键工序产能保证和技术创新。全产业链布局将为公司负极材料提供低成本优势。
3、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回复:人造石墨的循环性能、快充性能好,电化学稳定性强,在应用上具有优势,其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天然石墨的容量与压实密度高,具有加工性能好、能耗低、成本低的优势。两种技术路线各有其优势及应用场景,未来会长期并存。
4、固态电池发展对现有负极材料体系的影响?特别是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主的技术路线与负极的协同作用如何?
回复:现有负极主体开发技术路线可以快速切入到全固态赛道,材料成熟度较高,工艺较成熟,产业化能力强。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对高容量负极使用量明显提升,若未来产能需求提升,有利于高容量硅负极、金属锂负极等材料的市场推广。具体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若能限制其电化学窗口并解决好界面接触问题,其可与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协同。
5、公司硅基负极材料进展情况?
回复:公司硅基负极覆盖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路线。其中,公司新型气相沉积法硅碳产品已获得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的认可,预计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
6、公司专利布局情况?
回复:公司围绕锂电正负极材料形成全球专利壁垒,核心技术覆盖硅基负极制备工艺、固态电解质等关键领域,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国内、国际专利692项,其中发明专利442项。
7、负极材料价格变动趋势?
回复:目前负极材料价格呈现结构性修复趋势。随着产能加速出清、供需格局改善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叠加会推动价格修复。
8、公司负极材料产能布局及规划情况?
回复:目前公司负极材料产能57.5万吨/年。同时,公司也启动了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扩建及摩洛哥年产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投资,其中,印尼二期预计于2025年实现投产。
9、公司在钠电池材料上的相关产能布局及进展?
回复:目前公司钠电产能约3,000吨/年。公司的钠电正、负极材料已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批量出货。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华源证券(证券公司)、国联基金(基金管理公司)、Perpetual(其它)、Alphinity(其它)、Tyndall、Arrow Capital、Drummond Knight Asset Management(其它)、Macquarie Group Limited(其它)
据统计,近三个月内共有2批机构对贝特瑞调研,合计调研的机构家数为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