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收盘,降解塑料概念板块指数报1572.37点,跌幅2.68%,成交127.4亿元,换手1.89%。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聚石化学报14.75元,跌-9.06%。泰瑞机器报8.71元,跌-9.18%。湖北宜化报13.90元,跌-9.97%。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奇德新材报23.35元,涨4.71%;锦盛新材报16.10元,涨2.35%;紫江企业报6.97元,涨2.35%。
降解塑料概念与可降解塑料有密切关联,可降解塑料行业是指专门生产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发生改变,使用后塑料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并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塑料的行业。为解决塑料白色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禁塑限塑政策的推广,2022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下降至7,771.6万吨,同比下降4.3%,而可降解塑料制品逐渐占据市场地位。它们主要应用于生活消费、外卖餐饮、生物医药、包装、农业等领域,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尚未普及使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将取得进步,实现市场化规模。
可降解塑料行业按照塑料原材料可分为两大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指所有原材料都由生物质所制成的可降解塑料,这种塑料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发生降解反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目前工业生物基降解材料均展现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则是使用化石能源为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的可降解塑料,市场上常见的包括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己内酯(PCL)等。另外,按照降解机理,可降解塑料又可分为四大类:光降解塑料,在常温常压下可利用太阳光进行降解,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降解后仍有残留;生物降解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可降解塑料;氧化降解塑料,在传统塑料中加入氧化生物降解母料,通过光热作用发生氧化反应而降解,但同样面临技术挑战;以及水降解塑料,这类塑料可溶解于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制造可水降解塑料的常见原材料。
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可降解塑料生产商和下游可降解塑料制品厂商。上游环节主要涉及玉米、秸秆、甘蔗等含淀粉类农作物和石油类资源,代表企业有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游环节为产业链的核心,代表企业有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可降解材料技术是决定性因素。下游环节则涵盖餐品、物流、医疗和农业等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天津生隆纤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保定茂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可降解塑料行业主要由国家政策推动,如全面禁止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并在政策、标准和落实三方面的驱动下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可降解塑料技术研发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PLA与PBAT两类可降解塑料在中国市场上占比最高。随着国内企业掌握全球领先的聚乳酸生产工艺,预计中国聚乳酸总产能将大幅提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