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东方电气:"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助力中国核电走向世界

2025-04-09 10:51:03
来源
财迅通

财迅通4月7日消息,在福建福清核电站,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杰作——“华龙一号”正在稳健运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核电之肺”的ZH-65型蒸汽发生器。这个长达21米、重390吨、直径约4.6米的庞然大物,不仅是“华龙一号”的核心设备,更是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象征,承载着东方电气人数十年的梦想与汗水。

回望“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的诞生历程,无疑是一部从无到有、自主突破的壮丽史诗。面对技术封锁和重重挑战,东方电气的项目团队以坚定的决心和非凡的毅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时任项目设总邓智勇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一次国家使命的担当。3000多个零件、5800多根传热管、17000多条焊缝……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团队耐心与毅力的极限考验。

为了保证“华龙一号”首堆的质量和安全,项目团队必须攻克技术、质量和进度三大难关。在时间紧迫、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下,东方重机的项目团队成员迅速集结,成立了“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攻关小组。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车间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工程师们的身影在其间穿梭不息。每一张图纸、每一条焊缝,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

在蒸汽发生器的核心部件——管板的制造过程中,团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600毫米厚的合金钢上,需要加工出11670个直径精确至17.73毫米、垂直度要求0.45毫米的管孔。面对如此高精度的要求,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他们走访调研、引入国产新设备、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开展工艺试验验证……一点点攻克了深孔加工的各项难题。

然而,挑战并未就此结束。在蒸汽发生器的焊接过程中,团队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多处结构焊接后产生的裂纹,如同一道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面对这一难题,手工焊接组组长游科带领团队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长达一个月的焊接实验中。他们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但从未放弃。终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钻研出了相应的焊接方法,成功攻克了这一质量难题。

在蒸汽发生器的心脏——管束组件的制造过程中,团队再次面临了严峻的挑战。5800多根管子、11670个管孔、管壁厚度仅有1毫米……为了确保穿过9层支撑板时的一次合格,他们借助激光对准仪,以惊人的默契和精准的操作完成了这一高难度的任务。当听到一次合格的消息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

2021年1月30日,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国产首台“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性能指标达到合同要求,中国核电技术正式走在世界前列。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东方电气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是他们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从巴蜀腹地到湾区之心,东方重机始终肩负着核电装备国产化、自主化的历史使命。他们将继续以东汽精神为坐标,服务国家战略,铸就绝对安全的“国之重器”。在未来的道路上,东方电气人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和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核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东方力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东方电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