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中冶:**二十冶昆仑之巅筑工业丰碑,大红柳滩项目投产**

2025-04-09 12:41:03
来源
财迅通

财迅通4月7日消息,**大红柳滩项目:二十冶人在昆仑之巅书写工业传奇**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昆仑山脉,银色的管廊在山谷间勾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俯瞰这片土地,一个现代工业集群如同勋章般镶嵌在“万山之祖”的胸膛,它见证了中国二十冶建设团队如何将梦想变为现实,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他们的故事,随着219国道上络绎不绝的车队,共同编织着新时代锂盐生产基地的壮丽篇章。

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昆仑山腹地,这里被誉为“生命禁区”,氧含量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然而,中国二十冶的旗帜却在这里高高飘扬。2023年8月,这支钢铁般的队伍挺进新疆和田大红柳滩,承担起建设300万吨/年锂稀有金属矿采选工程的重任,开启了全球海拔最高锂盐生产基地的建设征程。

施工现场的气压表指针在470-550千帕之间剧烈波动,仿佛是在珠峰大本营建立工业堡垒的艰难写照。技术员牛建荣初到工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一下车,就感觉像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四周是裸露的岩层,连飞鸟都不愿停留。”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人的血氧饱和度会骤降至80%以下,设备功率也会衰减30%,甚至连柴油发电机都因缺氧而“高原反应”。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总指挥王鹏飞在施工日志中坚定地写道:“我们的战场有三个敌人——海拔、温差和交通。”物资补给需从500公里外的叶城启运,每车钢材的运输成本高达平原地区的三倍,任何一个小零件的迟到都可能影响整个工期。

然而,二十冶人并未被困难吓倒。在昆仑山巅,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上演。Φ5.03米×6.4米的湿式溢流型球磨机,如同沉睡的巨兽,其庞大的身躯令人震撼。在-25℃的严寒中,项目团队独创的“液压同步顶升系统”正在创造奇迹。通过北斗定位系统,4组200吨级的液压千斤顶实现了0.05毫米级的同步精度。工程师们研发的专利和技术成果,让65吨的单体组件在物理局限下完成了“四两拨千斤”的壮举。

技术组长刘小境在-25℃的环境中,手持激光跟踪仪连续校准7小时,确保每个法兰面的平行度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团队创新的“低温环境热补偿校准法”,将传统72小时的装配周期缩短至28小时。当最后一组螺栓在暴风雪中完成扭矩校准,总工程师在验收单上郑重写下:“这是中国智造在第三极刻下的工业纹章。”

在粗矿仓滑模施工的13个昼夜里,90后技术员王红军创下了连续52小时值守的纪录。这支平均年龄仅32岁的团队,用41000立方米混凝土和11300吨钢结构,在雪线之上筑起了28米高的工业丰碑。2024年立冬时节,重介质车间进入调试关键期。设备经理王志成带着氧气面罩指挥作战,确保每个阀门都经过50次启闭测试。2025年2月28日,当重介质车间成功投产时,监控屏幕前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如今,这座占地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的超级工程正以每天处理万吨矿石的吞吐量高效运转。重介质选矿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选矿成本,还提高了回收率。大红柳滩项目的正式投产有望为新疆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正如总工程师魏晓乐所言:“我们不仅在建工厂,更在探索高原工业化的中国方案。”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中国二十冶用钢与火的意志、光与电的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冶金天路”。这不仅是海拔4600米的工业丰碑,更是二十冶人向地球极限发起的挑战宣言: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只有永不停歇的攀登!

(来源:美好中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