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间,博雅生物(300294.SZ)发布公告,2025年4月11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同意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80%股权,首次挂牌金额为21,304.37万元。
本次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后,博雅欣和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博雅生物仍保留对博雅欣和10.6869%的持股;其全资子公司江西博雅医药投资则持有博雅欣和9.3131%股权。两者相加,博雅生物及其全资子公司对博雅欣和的合计持股比例为20%。
值得强调的是,在2024年8月22日,华润博雅生物审议通过对博雅欣和增资议案,拟动用约4.87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增资。博雅生物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江西博雅医药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博雅欣和100%股权。
如果依据4.87亿元的增资额来核算,最终按首轮挂牌价2.13亿元成交,博雅生物将面临2.21亿元的亏损。
此外,财务数据显示,博雅欣和目前也仍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博雅欣和实现营业收入1036.90万元,归母净利润为-5687.42万元;在2024年1-8月期间,其营业收入为558.89万元,归母净利润-1477.73万元;2024年全年,博雅欣和营业收入共计1017.29万元,归母净利润为-3461.87万元。
相较于2023年,2024年全年博雅欣和营业收入基本保持稳定,但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有明显收窄。
回溯2012年3月,博雅生物登陆A股市场,2019年之前,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实现双增长。具体来看,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4.69亿元。然而,自2019年起,博雅生物的营收和净利状况发生转变,开始出现波动,增长趋势停滞。
2021年博雅生物经历了控制权更迭。华润医药控股先是通过受让股份、参与定向增发等操作,以29.28%的持股比例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从去年开始,华润医药控股持续增持,其持股比例现已提升至30.45%。然而,在华润医药控股接手后的四年间,博雅生物的营收与净利润却未见增长。
截至2024年底,公司营业收入17.35亿元,同比下滑34.58%,近年来,公司营收还未出现过如此大幅度的下降。
据财迅通观察,博雅生物目前正全力聚焦血液制品这一核心业务。在业务调整方面,公司在剥离博雅欣和过程中,同时还在收购领域投入巨大。
2024年7月17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公司与GCCorp.、SynapticHealthcare1stPrivateEquityFund及46名韩国籍自然人股东签署《股份购买协议》,宣布将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上述各方合计持有的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通过此次收购,博雅生物将间接控股拥有4个浆站的血液制品企业——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年采浆量为630.6吨,同比增长10.4%。不过,距离其年采浆规模1000吨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此前,2019年12月,博雅生物还收购了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1.68%股权,2017年9月,博雅生物以21812万元收购复大医药82%股权。
公司虽通过收购不断整合行业资源,拓展新浆站探索创新路径,加速经济全面提升。但近年来,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却呈缩水态势。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26亿元;2023年降至1.03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进一步下滑至9700.64万元。从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来看,2024年博雅生物为5.59%,与同行华兰生物7.64%的研发占比相比,相对较低。
业内人士指出,血液制品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研发创新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博雅生物的研发布局迟缓也可能使公司错过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据同花顺数据中心披露显示,截至4月14日,博雅生物的融资买入额达4355.03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31.97%。当下,博雅生物的融资余额为4.7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26%,该占比处于历史低位,低于历史50%分位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