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收盘,MiniLED概念板块指数报1511.86点,跌幅1.92%,成交145.1亿元,换手1.65%。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东山精密报23.06元,跌-5.38%。GQY视讯报6.58元,跌-6.80%。深康佳A报5.28元,跌-7.04%。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联得装备报29.93元,涨3.49%;天山电子报26.41元,涨1.30%;路维光电报36.69元,涨0.82%。
MiniLED概念与MiniLED直显有密切关联,根据2020年6月SLDA发布的《Mini LED商用显示屏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MiniLED在行业内被定义为芯片尺寸在50至200微米之间的封装器件,产品像素点间距通常在1毫米以下(P<1.0mm)。传统的大尺寸LED显示屏常通过拼接组合而成,采用LED白光作为背光源,但存在色彩饱和度低、拼缝明显及近距离观看不清晰等问题。而MiniLED直显则将MiniLED芯片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单位,实现图像显示,具有对比度高、色域广、分辨率高等优势。目前,Mini RGB显示屏已在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安防监控中心以及部分高端民用市场中得到应用。
按照封装技术分类,MiniLED直显行业可以分为COB、SMD、IMD工艺MiniLED直显。其中,COB MiniLED直显属于集成封装芯片,即板上芯片封装技术,应用占比43%。它通过在基底表面覆盖导热环氧树脂,再将LED芯片粘附在互联基板上,并通过引线键合实现电互连。IMD MiniLED直显则是一种高速贴片的小型集成封装,将多组RGB灯珠集成封装在一个小单元中,与SMD合计占比57%。IMD在分选上延续了小间距的成熟技术,可以对器件进行精细挑选。而SMD MiniLED直显属于分立器件,采用表面贴装器件技术,将裸芯片固定在支架上并通过金线进行电气连接,最后用环氧树脂保护。SMD封装的小间距产品通常将LED灯珠裸露或采用面罩方式,其自动化程度高,且具有体积小、散射角大、发光均匀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与IMD共同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
MiniLED直显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芯片,涵盖RGB Mini LED灯珠、玻璃基板、芯片、印刷电路板(PCB)、弹性硬膜、荧光粉、量子点、光学膜、保护膜等;中游为制造环节,包括封装和测试;下游则为应用和渠道,涉及品牌商等。该产业链的核心研究观点包括:芯片微缩化与倒装成为趋势,由于MiniLED直显芯片数量众多且成本占比高达65%,推动芯片技术向微缩化和倒装发展,同时玻璃基板在LED应用上对PCB产生冲击,尤其在高密度焊接和复杂布线需求中,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玻璃基板市场需求将逐渐扩大。此外,MiniLED直显被视为MicroLED的过渡应用,COB技术与MiP(Mini LED)技术并进,两者在小尺寸和大尺寸显示领域互补发展。最后,中国LED渗透率不断提升,产业投资热情高涨,2022至2023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增幅为7.85%,中国增速为5.27%,北美增长率更是高达12.51%,期间Mini/Micro LED领域共公布了138个项目,覆盖全产业链,2023年投资总规模接近1800亿元,参与企业数量超过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