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平安好医生(1833.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0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毛利率33.56%,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达1.65亿元,同比增长83.6%。
在此之前,公司在2024年刚刚实现首次年度盈利。此番出色业绩增长证明,平安好医生已经逐渐跑通其商业模式,形成了可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
市场表现领先同行,多方机构看好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港股医疗保健行业整体表现强势,恒生医疗保健行业指数累计上涨了90%,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普遍表现不俗。在医疗服务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和AI医疗赛道上,多家公司年内涨幅超过50%。
其中,平安好医生的表现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公司,从侧面上看,这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肯定。
据捷利交易宝经纪商数据显示,近60个交易日里港股通资金、部分内地公募及全球基金持续增仓平安好医生股份。
其中,沪市及深市港股通持仓合计达19%,近60日累计增仓近3800万股。而参照目前港股通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的大趋势看,其对公司的持仓比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内资券商国泰君安席位也在持续加码,近60日累计增仓近2600万股。据不完全统计,二季度期间新进持仓平安好医生股份的有包括国泰基金、富达基金(中国)、永赢基金在内的多个内地公募基金。
此外,先锋领航、贝莱德、维景基金、道富等全球资管巨头亦有所增持。
得益于医险协同商业模式跑通,医养生态壁垒持续强化,叠加AI赋能带来的规模与效率提升,机构对于平安好医生的长期经营前景充满信心,而这在公司最新发布的中报业绩得到了完美印证。
“医险协同”深化赋能,双端业务增长强劲
上半年,受益于公司与平安集团加深医险协同,服务场景进一步扩展,客户复盖显著提升,公司双端业务均实现了强劲增长。
其中,综合金融客户端(F端)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28.5%;企业端(B端)企康业务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2%。
在政策层面上,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医保平台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同时,鼓励商业保险与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以形成差异化、多层次的医疗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助力“健康中国”。
传统互联网医疗行业往往聚焦于医药电商模式,长期存在重商品而轻服务,顾治疗而缺预防,只满足被动需求却缺乏主动管理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保险基因,难以形成医疗、养老、保险服务的有效融合。
而作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旗舰平台,平安好医生同时具备了丰富的保险端资源和深厚的医疗养老服务积累,这是其能够区别于其他平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跑通并不断深化发展“医险协同”模式的原因。
公司为平安集团个人综合金融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7*24小时、主动式医疗养老服务,深入发展“保险+医养会员”模式与丰富多场景下的医健服务权益体系,持续提升对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实现F端付费用户数约2000万人,同比增长34.6%。
同时,公司不断加强与平安集团旗下寿险、产险、健康险、银行等合作深度与广度,协同效应凸显。例如,公司协同平安人寿,升级“重疾保险+重疾专案管理”服务,发布“安有护”健康服务计划,服务覆盖重疾治疗全流程,从疑似确诊、手术安排、术后治疗到康复随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品质重疾专案管理服务。
截至2025年3月末,享有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综合金融客户的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客户的1.6倍、4.0倍。
此外,在企业健康管理赛道,公司与集团成员共同创新打造“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委托+医疗健康服务”产品体系,大力拓展企业客户,并积极拓展自主销售渠道,推动了企业健康管理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健康管理业务服务的付费企业客户数超3500家,B端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把握万亿级市场需求,强化医养生态壁垒建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而到2030年,银发经济整体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人民币。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对于医健养服务的巨大需求也将催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这种市场机遇,平安好医生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持续为用户提供主动化、一站式的全生命周期医健养服务,进一步强化其医养生态壁垒的建设。
通过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两大核心枢纽构建出的医养生态壁垒,公司有望在这种市场机遇下抢占先机,通过将医、养、险三者的深度融合,提供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差异化服务体系。
例如,公司全新发布“家医主动护、名医零距离、就医全程管”的年度医健服务名片,通过拥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双重认证的家庭医生,构建“一对一签约、病案分析、主动回访”的全链路服务体系,实现对四大人群的差异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同时,公司进一步提升养老管家在医疗及护理需求上的服务能力,以及平安全球急难救援服务、关爱经理上门专业照护等产品能力,并携手产、学、研深入探索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
截至2025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的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已超3500万,居家养老权益用户同比增长83%,服务覆盖85个城市,累计落地5项团体标准。
此外,公司还进一步扩展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到”服务网络覆盖,建立37个科室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累计签约超3200位专家医生,合作超4000家医院、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24万家药店、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AI赋能打造闭环服务,为增长插上加速之翼
当前,我国优质的医疗设备和医护资源大多集中在发达城市与地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医疗体系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AI医疗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据估计,医疗保健行业每年产生的数据占据全球数据的三成,增速比金融、媒体领域还快,但其中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未被利用。而通过AI技术,能够充分挖掘海量数据中的价值,实现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AI技术和场景应用层面上,平安好医生采取的方式则是依托“数据+模型+场景”闭环优势,强化建设医疗AI闭环服务能力及应用落地。
公司基于平安全球领先的6大医疗数据库、超14.4亿线上问诊数据,持续迭代升级的“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并优化针对关键医疗场景的5大垂域模型,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为业务全流程、全场景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诊前场景方面,AI养老管家、AI健康福利官等产品通过多模态交互,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与医疗资源;结合保险数据与用户画像,提供个性化预约建议,减少等待时间。
诊中场景方面,名医数字分身聚焦复杂疾病管理,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疑难杂症的精准诊疗,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集成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综合解析,提升诊断准确率。
诊后场景方面,AI慢病管理师提供长期跟踪服务,通过自动随访(覆盖100%患者)与康复方案调整,降低并发症风险;AI健管师结合用户数据生成定制化健康计划,涵盖饮食、运动、用药等维度。
公司通过AI深化业务赋能,报告期内,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约98%,复杂疾病MDT(多学科会诊)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AI辅助医生日问诊承接量可达400万人次;AI助力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约52%,助力业务中台运营效率提升约50%等。
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能力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中国AI医疗领域实力正在日益提升,相关赛道的长期潜力也被市场广泛看好。而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所拥有的科技硬实力不容小觑,有望利用AI为其未来增长插上加速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