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联泓新科

联泓新科:公司已应用AI智能化工具于研发等环节,提升效率

财迅通4月2日讯,联泓新科(003022.SZ)在互动平台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问:贵公司在年报中提到“智能化浪潮下,AI 产业的加速发展有望赋能化工全产业链,提升各环 节运行效率,同时催生高端化工新材料需求动能,新材料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和领域更加深度融合”,请问,贵公司已经在哪些环节应用到了AI智能化工具,尤其在产品研发环节是否有相应的考虑或者应用,贵公司是否有拥抱AI智能化的整体考虑和计划;

答:您好,公司重视AI智能化浪潮的趋势和影响,积极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公司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推动生产运行、供应链、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研发创新等模块信息化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管理和研发效率。谢谢!。

联泓新科:公司无电子皮肤相关技术或产品储备

财迅通3月31日讯,联泓新科(003022.SZ)在互动平台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问:随着人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应的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请问,贵公司作为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否有这方面的技术或者产品储备;

答:您好,公司生产的UHMWPE可作为人形机器人腱绳部位的材料,同时还有其他相关高分子材料技术成果储备。谢谢!

问:贵公司三季报时提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电子特气产品下游客户验证周期较长,目前产能处于爬坡阶段”,请问,目前超高分析量聚乙烯、电子特气的产能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满产满销,下一步有扩产计划吗?

答:您好,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已产出合格的纤维料、锂电隔膜料产品,已通过客户产品评价并开始形成批量销售;电子级氯化氢、氯气也已经产出合格产品,正在进行客户试用。今年两套装置将进入产能放量阶段。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和产品应用情况,合理布局相关产能,进一步扩大产品规模和丰富产品品类。谢谢!

问:人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新材料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据报道,电子皮肤未来会是人型机器人核心组件,是一种模仿人类皮肤的高性能传感器,请问,公司是否有这方面的技术或者产品储备,公司是否会进行这方面的研发或者投入;

答:您好,公司目前无电子皮肤相关的技术或产品储备。谢谢!。

联泓新科:公司UHMWPE纤维可用于人形机器人腱绳

财迅通3月28日讯,联泓新科(003022.SZ)在互动平台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问:请问公司生产的UHMWPE材料是否有给宇树机器人或者其他机器人公司送样,目前是否和有关机器人公司达成合作

答:您好,公司生产的UHMWPE可作为机器人腱绳部位的材料,产品销往下游相关制品生产企业,不直接向机器人公司销售。谢谢!

问:尊敬的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有什么产品布局?

答:您好,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固态电解质分散剂、硅碳负极粘结剂等新型电池关键功能材料,部分产品通过下游客户试用验证,后续将择机量产。谢谢!

问:请问董秘,截止3月10号,股东人数是多少?

答:您好,股东人数按照相关规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请在公司3月28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查阅。谢谢!

问:贵公司在年报中说到“随着全球智能化发展,智能装备将呈现爆发式增 长,UHMWPE 纤维已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型场景实现应用,有望带动 UHMWPE 纤维需求持续增长”,请问,贵公司的相应产品是否可以应用到人形机器人上,或者是否有相应的接触、测试、验证。

答:您好,公司生产的UHMWPE可作为人形机器人腱绳部位的材料,产品销往下游相关制品生产企业。谢谢!。

联泓新科:公司不直接布局AI与算力业务

财迅通3月4日讯,联泓新科(003022.SZ)在互动平台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问:AI发展这么迅速,公司在相关半导体材料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布局和计划?

答:您好,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已布局了电子级氯化氢和电子级氯气、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等产品,正在规划建设其他高纯特气产品和湿电子化学品,并进行光刻胶树脂等半导体材料的技术开发。谢谢!

问:尊敬的董秘您好,贵公司于2025-02-26披露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此公告涉及6位高管,6位高管的变动后持股数与交易所均不吻合,请问该公告披露的持股数是否包含了高管的间接持股部分,交易所的是否为该高管的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量?

答:您好,公司《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中的持股数包含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两部分数量,深交所披露的持股数为直接持股数量。谢谢!

问:贵单位有al和算力方面的业务布局吗?

答:您好,公司不直接布局Al与算力方面的业务。电子材料是公司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公司的电子特气产品可应用于芯片、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领域。谢谢!。

联泓新科:公司EVA产品价格上涨,较年初涨约1000元/吨

财迅通2月28日讯,联泓新科(003022.SZ)在互动平台针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问:请问近期公司EVA产品价格上涨了吗?价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答:您好,受下游需求增长因素驱动,近期EVA价格有所上涨,较年初上涨约1000元/吨,具体信息请查询相关资讯网站。谢谢!。

联泓新科:控股股东联泓集团减持股份计划实施完成,共减持3%股份

财迅通2月27日消息,联泓新科(003022.SZ)晚间发布公告,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减持股份,已于2024年11月11日预披露。联泓集团计划在该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067,040股,占总股本的3.00%。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3,355,680股,占总股本的1.00%;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6,711,360股,占总股本的2.00%。近日,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成,实际减持数量为40,035,663股,占总股本的3.00%。减持后,联泓集团持有公司股份651,356,337股,占总股本的48.77%。

截至2024年09月30日,股东户数 5.97万,较上期减少 2.68%;户均持股股2.24万股,较上期增加 0.03%

联泓新科控股股东联泓集团减持1.07%股份,减持计划进行中

财迅通2月25日消息,联泓新科(003022.SZ)晚间发布公告,联泓集团有限公司(联泓新科的控股股东)于2025年1月25日至2025年2月24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共计减持联泓新科股份1,429.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减持前,联泓集团持股66,778.40万股,占总股本50.00%;减持后,持股降至65,348.90万股,占总股本48.93%。本次减持是履行先前披露的减持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于2024年11月11日预披露,联泓集团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00%的股份。截至公告披露日,联泓集团本次减持与此前已披露的减持计划和相关承诺一致,减持数量在已披露的减持计划范围内,上述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截至2024年09月30日,股东户数 5.97万,较上期减少 2.68%;户均持股股2.24万股,较上期增加 0.03%

联泓新科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1,514,900股公司股份

财迅通2月25日消息,联泓新科(003022.SZ)晚间发布公告,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25日接到通知,公司董事长、总裁郑月明,董事、高级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蔡文权,董事、高级副总裁赵海力,高级副总裁解亚平、李军、韩慧龙,以自有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共计1,514,900股,占总股本的0.1134%。本次增持前6个月,上述人员不存在减持公司股份的情形。上述人员承诺,本次增持股份完成后6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不进行内幕交易及短线交易,不在敏感期买卖公司股票。

截至2024年09月30日,股东户数 5.97万,较上期减少 2.68%;户均持股股2.24万股,较上期增加 0.03%

固态电池板块微涨,个股涨跌不一,产业链发展现状明晰

24日收盘,固态电池概念板块指数报1652.69点,涨幅0.24%,成交1026亿元,换手3.63%。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殷图网联报35.54元,跌-5.28%。曼恩斯特报68.96元,跌-7.56%。浙数文化报17.26元,跌-10.01%。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嘉元科技报19.05元,涨14.83%;圣阳股份报11.65元,涨10.01%;联泓新科报15.61元,涨10.01%。

根据电池电解质性状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含有液态电解质的电池和不含有液态电解质的电池。含有液态电解质的电池类型包括液态锂电池、凝胶电解质锂电池、半固态锂电池、准固态锂电池和固体锂电池。狭义上的固态锂电池是指电芯中含有较高质量或体积比的固体电解质,并含有少量液体电解质的电池;而广义上的固态锂电池则可分为混合固液锂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其中混合固液锂电池又涵盖了半固态、准固态以及狭义上的固态锂电池。

降解塑料概念板块涨幅0.79%,成交210.9亿

24日收盘,降解塑料概念板块指数报1571.59点,涨幅0.79%,成交210.9亿元,换手2.87%。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君正集团报6.02元,跌-2.27%。道恩股份报13.42元,跌-6.55%。福莱新材报56.25元,跌-10.00%。涨幅最大的前3个股为:联泓新科报15.61元,涨10.01%;中粮科技报5.86元,涨9.94%;苏美达报10.50元,涨5.85%。

降解塑料概念与可降解塑料有密切关联,可降解塑料行业是指专门生产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发生改变,使用后塑料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并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塑料的行业。为解决塑料白色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禁塑限塑政策的推广,2022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下降至7,771.6万吨,同比下降4.3%,而可降解塑料制品逐渐占据市场地位。它们主要应用于生活消费、外卖餐饮、生物医药、包装、农业等领域,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尚未普及使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可降解塑料生产技术将取得进步,实现市场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