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ST东通获2.29亿天价罚单+退市风险!

2025-11-26 15:30:00
来源
财迅通

11月25日晚间,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379,证券简称:*ST东通)连发两份公告。一份是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且涉及欺诈发行,合计罚款2.29亿元,8名责任人被追责,时任董事长黄永军单人被罚2650万元并遭10年市场禁入;另一份则是公司股票停牌公告,明确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款,股票自11月26日开市起停牌,后续或将彻底退出创业板。

这场跨度四年、牵扯近22亿元募资的资本市场违规案,不仅揭开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套路,更再次凸显监管层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

回溯整个事件,*ST东通的违法轨迹早有端倪。

2025年4月14日,公司首次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理由是“涉嫌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这一消息当时已引发股价异动,市场对其财务真实性的质疑开始发酵。

9月12日,北京监管局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初步锁定公司存在信息披露违法及欺诈发行两大问题,相关责任人名单也随之曝光。经过近七个月的调查取证,包括核查合同、财务凭证、银行流水,以及对相关人员的问询。11月25日,《行政处罚决定书》正式落地,所有违法事实被逐一坐实。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及8名责任人曾在听证阶段提出申辩,声称“无主观过错”“责任认定不准确”,甚至请求“从轻或免除处罚”,但监管部门核查后认为,涉案证据链完整,从公告、业务合同到资金流向均能相互印证,最终驳回所有申辩,维持原处罚决定。

从违法事实来看,*ST东通的操作堪称“系统性造假”。核心起点是2018年12月对泰策科技100%股权的收购,此后这家全资子公司成为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的“工具”。

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公司通过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往来、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持续粉饰财务报表。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披露营收的12.29%,虚增利润5222.7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4.11%;2020年虚增收入增至8485.06万元,占比13.25%,虚增利润5877.42万元,占比22.72%;2021年虚增收入突破1亿元,达1.255亿元,占比14.54%,虚增利润7948.22万元,占比30.35%;到了2022年,造假规模进一步扩大,虚增收入1.605亿元,占比17.68%,虚增利润更是飙升至1.237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19.43%,这意味着公司当年披露的利润中,超过两倍是“虚构出来的”。

更严重的是,这些虚假数据还被用于证券发行。2022年6月至11月,*ST东通在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募集说明书》时,直接引用2019年至2021年的虚假财务数据,最终于2023年6月完成近22亿元募资(发行1.06亿股,募资总额219999.9992万元),构成典型的欺诈发行,不仅欺骗了参与定增的机构投资者,也对二级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在处罚力度上,监管部门可谓“重拳出击”。

公司层面,针对信息披露虚假记载罚款900万元,针对欺诈发行罚款2.2亿元,合计2.29亿元,同时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这一金额创下创业板近年同类案件罚款新高。个人层面,8名责任人被分级追责,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实际控制人黄永军处罚最重,除了2650万元罚款(其中950万元为直接主管责任罚款,1700万元为实际控制人责任罚款),还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禁入期间不得从事任何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时任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徐少璞罚款650万元,泰策科技前董事长李忱罚款350万元,泰策科技现任董事长李鹏罚款300万元,时任监事齐红罚款250万元,泰策科技前总经理李宁罚款150万元,泰策科技前副总经理陈忠国罚款50万元,所有责任人均被给予警告。

如今,*ST东通已进入退市倒计时。根据公告,公司股票自11月26日起停牌后,下一步将等待深交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若公司申请听证,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在听证结束后15个交易日内形成审议意见;若不申请听证,审议意见将在陈述申辩期限届满后15个交易日内形成,最终深交所将根据审议意见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一旦终止上市决定落地,公司股票将在公告后五个交易日后复牌,进入15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期间股票简称变更为“XX退”并转入风险警示板交易,这也是投资者最后的卖出机会。退市整理期结束后,股票将正式摘牌,公司需在45个交易日内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保障股东股份流通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