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焦点科技:公司未来注重流量留存转化,推出效果流量类产品

2025-02-27 07:46:03
来源
财迅通

财迅通讯,2月27日焦点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于2月26日接受HSZ Group等机构调研,中国制造网总经理 曹睿,AI中心总经理 卢颐,财务总监 顾军,董事会秘书 迟梦洁,证券事务代表 赵国勇等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焦点科技表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9.3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19.09%。中国制造网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4.24%,其营收达到了13.99亿元。未来,公司计划优化SEO,提升平台性能,增强买家粘性,并通过AI与BI技术提高投放ROI。公司已推出“精点投”等效果流量类产品,计费与实际推广效果挂钩。在AI应用方面,公司聚焦利用AI赋能中国制造网,探索新场景,提升运营效率,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AI麦可自推出以来即开启付费模式,其商业化价值体现在提升ARPU和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因营业收入增长和跨境业务降本增效。

截至发稿,焦点科技总市值为144.60亿元,市盈率TTM为32.03,每股净资产为7.92元。


投资者活动主要内容详情如下:

一、公司的主营业务及2024年年度经营情况介绍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6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3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09%,该净利润中已计提了2,141.14万元业绩激励基金。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9.08%。

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业务收入(包括外贸生态圈内的代理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4.24%,2024年其营收达到了13.99亿元,截至2024年末,中国制造网实现现金回款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平台收费会员数为27,415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29位。考虑到中国制造网主要通过预收平台服务费,再根据客户开通的服务逐月确认为收入这一特点,2024年现金回款的增长正常在2025年营业收入中得到一定体现。

2024年中国制造网(Made-in-China.com)以"双线并进"战略为核心,实现平台服务能力与全球化布局的全面提升。在买家服务端,我们基于区域经济差异性制定精准拓展策略:巩固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重点突破东南亚(流量+58.5%、商机+33%)、中东(流量+38%、商机+24%)、拉美(流量+32.8%、商机+32.80%)等新兴市场,印尼、泰国等头部国家流量均实现三位数增长。全年实现全站买家注册量28%的同比增长。中国制造网2024年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在线交易及推出认证服务Plus,提升买家匹配效率。全年举办超30场全球专题活动,包括超级出海季、金秋采洽会及6场广交会云展会,吸引1.5万家供应商参与,打破时空限制实现高效对接;特展活动带领企业深入新加坡、中东等市场拓展商机。销售端实施组织架构优化与股权改革,强化销售团队建设,通过专家培训、精准线下营销及城市合伙人激励政策提升销售能力,同步加大分支机构投入,策划展销会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双向赋能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全球化贸易服务体系,为中外企业搭建起高效对接的数字化桥梁。

2. 外贸AI应用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敏锐洞察AI技术对组织发展及工作模式的变革性影响,持续推进AI战略布局。2023年,公司率先推出平台场景下的外贸AI助手AI麦可,开启平台智能化实践;2024年伴随行业智能化浪潮,成立AI事业部整合资源,重点突破AI技术创新与商业场景融合。通过双路径推进:对内将AI技术嵌入各部门日常运营,提升员工效能实现降本增效;对外聚焦供应商赋能,以“AI麦可”为核心持续迭代,解决外贸企业运营痛点。针对“内转外”转型企业的迫切需求,AI工具有效降低外贸门槛,现已实现多模态技术支持的发品、营销、客户接待全流程覆盖,完成从辅助工具到全链路执行主体的升级。AI麦可4.0作为智能代理(AIAgent),能够自动规划与执行整个外贸工作流,并能主动学习知识库,成为真正的外贸“AI能手”。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买AI麦可的会员累计超过9000位(不含试用体验包客户),2024年当年度现金收入超过4500万元。

二、公司未来在买家流量提升方面有何规划?是否会增加买量投放比例?公司是否有与流量直接挂钩的产品或服务?

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SEO策略,提升平台性能和多语言服务质量,并且通过海外商协会合作和全球买家服务中心提升买家粘性。目前公司更注重流量的留存与转化,通过AI与BI技术提升投放ROI,以实现更精准的市场推广。在投放策略方面,公司首先以会员规模及流量转化效率为核心指标,动态评估投放比例,优先保障ROI的优化;其次当流量增长到一定规模,对续约率等供应商端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后,公司将加大供应商端的推广销售力度,吸引更多供应商加入平台,并且向供应商推荐更多能帮助其实现更好效果的产品或服务,进而形成流量增长与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

公司已推出了“精点投”等效果流量类产品,区别于传统展示类收费形式,此类产品将计费方式与实际推广效果挂钩,客户只需按照实际推广结果支付费用,这种方式既降低了客户的投放风险,也使平台收入与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之间形成更紧密的关系。通过实时分析买家行为数据,系统能自动将产品精准推送给高意向买家,在帮助供应商提升投放效率的同时,也促使供应商更愿意将预算长期投入平台。随着使用此类产品规模的扩大,平台积累的精准匹配能力将持续增强,这不仅会带来平台订单转化率的稳步提升,也为未来拓展数据增值服务奠定了基础,本质上构建了平台与客户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

三、公司在AI应用上的整体发展规划及未来AI产品布局方面有何具体方向?未来商业化方面有什么规划?

(一)公司明确将AI应用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整体规划聚焦以下四个方面:

1.聚焦主业,利用AI技术持续赋能中国制造网:中国制造网正通过AI实现“双边市场智能化”,帮助买卖双方提升匹配效率主要体现在:(1)卖家端:公司通过AI麦可持续降低卖家外贸入门门槛、提升外贸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机会获取成本,为外贸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决策辅助和策略参考。(2)买家端:公司及行业内已广泛意识到,AI有可能彻底改变现有的信息搜索与获取方式,公司后续将通过SourcingAI产品迭代平台信息搜索与获取方式,通过AI技术,将传统的关键字搜索逐渐过渡至AI搜索,不断提升买家体验,降低产品检索时间,提升匹配效率。

2.尝试探索AI新场景、新应用:公司计划围绕外贸领域展开新AI应用产品的研发,利用AI技术解决外贸用户需求,目前已针对跨境电商行业推出了包含选品策略优化、优质货源快速查找、店铺精细化运营等多个方面能力的Mentarc,后续将持续在外贸行业进行探索与尝试。

3.利用AI赋能员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AI技术的应用将不仅仅局限于公司产品端,还可以赋能公司内部运营,公司员工通过AI技术的支持,能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提升业务技能与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4.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公司将在AI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和深度集成,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AI应用体系。

(二)在AI产品商业化方面,AI 麦可自2023年5月正式推出以来便开启付费使用模式。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制造网新会员方案中重点推荐,会更关注AI麦可在客户满意度和效果提升方面的表现,期望凭借产品优化进一步提高其渗透率。当下AI麦可的商业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直接提升ARPU(如单独售卖AI麦可产品所获得的收入);(2)通过AI、赋能提升交易效率,进而增强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LTV)。公司推出的其他新AI产品的商业化将严格遵循价值创造原则,未来将根据产品打磨与能力沉淀情况进行考量。

公司将继续推动AI技术与主营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关注全球市场动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以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四、请问公司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公司主营B2B业务的成本构成主要为人员成本以及平台运营成本等较为刚性的成本支出,故在营业收入增长时会带动毛利率的提升。另外,公司的跨境业务在2024年持续降本增效,业绩得到明显改善,最终产生了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的结果。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HSZ Group(其它)、承珞投资(投资公司)、相聚资本(其它)、湘财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新华资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新物种基金、信达证券(证券公司)、循远投资(投资公司)、耶诺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易川资产、益和源投资、银华基金(基金管理公司)、乘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银杏环球(其它)、英大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盈峰资本(资产管理公司)、永赢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甬兴证券(证券公司)、涌贝资产(资产管理公司)、煜德投资(投资公司)、原点资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财富(其它)、长盛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淳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招商信诺资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浙江国信投资(投资公司)、浙商证券(证券公司)、正德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正圆私募、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寿险公司)、中华联合人寿、中金公司(证券公司)、中欧基金(基金管理公司)、中融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大成基金(基金管理公司)、中泰证券(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信期货(期货经纪公司)、中信证券(证券公司)、洲和资本、仇斌,韩松谕,吴月,张辉,左行、大家资产(其它)、丹羿投资(投资公司)、道生投资(投资公司)、德邦证券(证券公司)、顶天投资(投资公司)、东方阿尔法(基金管理公司)、Pinpoint(其它)、东方睿石(投资公司)、东方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东吴证券(证券公司)、东兴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方御投资(投资公司)、方正证券(证券公司)、复胜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复星保德信(其它)、富海中瑞、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阿杏投资(投资公司)、广发证券(证券公司)、广汇缘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国海证券(证券公司)、誉辉资本(其它)、国君资管(资产管理公司)、国联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国联民生证券(证券公司)、国盛证券(证券公司)、国寿养老(寿险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百嘉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国信证券(证券公司)、国银资本(投资公司)、国元证券(证券公司)、海富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海通证券(证券公司)、瀚亚投资(投资公司)、合众资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谐汇一(资产管理公司)、黑石投资、红华资本(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国际信托(信托公司)、红杉 PIPE、华安证券(证券公司)、华鼎资管、华福证券(证券公司)、华泰证券(证券公司)、华西证券(证券公司)、华夏财富(投资公司)、华夏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华源证券(证券公司)、汇安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北京睿石泓远基金、汇添富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惠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养老(其它金融公司)、健顺投资(投资公司)、金控资产(其它)、金鹰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金友创智(基金管理公司)、君阳私募、开源自营(证券公司)、雷钧资产(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零点投资、陆家嘴信托(信托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南京天奥投资(投资公司)、宁泉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宁银理财(其它金融公司)、诺德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盘京投资(投资公司)、鹏扬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平安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财通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璞信资本、浦来德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乾璐投资、勤道资本(资产管理公司)、泉果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荣州聚享、睿扬投研(其它)、厦门中略投资(投资公司)、上海瓴仁、尚雅投资(投资公司)、财通自营(证券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公司)、泰康基金(其它)、天风证券(证券公司)、同泰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途灵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五矿自营(其它)、西部利得(其它)、西部证券(证券公司)、西藏合众易晟(投资公司)、西南证券(证券公司)

据统计,近三个月内共有1批机构对焦点科技调研,合计调研的机构家数为1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