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巨头西门子考虑卖掉IVD业务,迈瑞中报惊现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市场对IVD的悲观情绪似乎达到了顶峰。资本市场也因此用脚投票。
截至10月底,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在年内上涨18%、49%。然而IVD板块,譬如细分中的“化学发光五虎”股价平均下跌5.4%,俨然成了本轮慢牛行情中被遗忘的角落。
症结是基本面出了问题,国内集采、DRG两座大山导致IVD行业集体承压。
不过万物皆有周期。
正当市场争论行业纠结何时触底反弹时,亚辉龙(688575.SH)用三季报率先打响了龙头复苏的排位赛。
1、领先同行迎来业绩拐点
IVD板块失速多个季度,伴随三季报大幕拉开,仍有七成企业经营恶化。
对比之下,亚辉龙的逆势更显可贵。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78亿,同比增长10.25%;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同比增长9.70%,环比大增287.42%。
在化学发光五虎中,亚辉龙第三季度也是唯一实现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双双正增长的企业。
从营收表现看,亚辉龙在五虎增速中排第一。
不光亚辉龙,迈瑞、新产业这些龙头也迎来业绩拐点。第三季度,三者营收同比增速依次为10.25%、1.53%、3.28%,其中亚辉龙达到两位数较快增长。迈克、安图分别下降20.32%、9.04%,尚未看到拐点。
从利润表现看,亚辉龙也是五虎中第三季度唯一扣非净利增速为正的独苗,其它普跌超10%。
数据印证了一个趋势,IVD已经告别过去同涨共跌光景,Q3成为拉开差距的关键分水岭。未来注定是强者恒强格局。
2、国内市场摆脱阵痛
亚辉龙之所以走出拐点,一方面得益于国内业务走出阵痛。
尽管7月医保局下决心纠偏价格,但政策落地存在滞后性,三季度尚未完全体现。因此大部分IVD企业仍深陷困境。
但亚辉龙第三季度国内自产化学发光收入2.90亿,同比增长4.60%,环比增长28.98%。
背后说明了集采的冲击是行业性的,但结果是结构性的。头部品牌依然可以凭借强大的产品实力实现以量补价,并借机加速进口替代与市场洗牌,最终推动业务重回增长轨道。同样的,西门子考虑退出诊断业务,并非是敲响行业丧钟,对国产头部而言何尝不是抢份额的良机?
总之亚辉龙证明了即便政策底不来,优质公司也能依靠内生动力走出独立行情。而有了行业贝塔加持,亚辉龙也将展现出更大弹性。
行业的快点也快到了。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化药品集采”,说明政策的回暖势在必行。中信建投预测IVD行业大概2025Q4或2026年量价企稳。
3、海外业务摁下加速键
不过比起关注行业何时见底,以终局思维审视“当下谁能在全球版图上插上更多旗帜”,其实更能看清一家企业的价值。
有个指标值得重视。
前三季度,亚辉龙海外收入占自产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9.37%,即将跃入20%的关键门槛。一旦跨过就是质变开始,海外业务将从“可有可无的补充”蜕变为“发展的新增长极”。
相信不久后就能见到,因为亚辉龙的海外扩张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第三季度海外自产发光业务收入0.74亿,同比增长75.64%,环比增长16.24%,不断加速奔跑。其中海外发光试剂收入同比提升50.62%,标志着装机带动试剂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地域上,不仅打入日本、欧洲等高标准市场,在印度、独联体、土耳其等新兴市场也装机迅猛。全球IVD市场数倍于国内,为亚辉龙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亚辉龙也给自己定了一个中期目标,力争未来10年成为全球自身免疫第一品牌。
4、又突破多个技术空白
想征战全球少不了硬核技术作支撑。亚辉龙已经攻克太多空白,三季度又有不少前沿成果。
8月,亚辉龙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血管中心王义斌教授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BCAA/BCKA比值检测的HFpEF诊断试剂。
意义有三重。
首先填补了HFpEF特异性体外诊断产品的全球空白,为心衰管理提供了高效工具。其次加速了国产高端诊断试剂的产业化进程,该产品大概明年就能投放市场。HFpEF约占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一半,亚辉龙将率先抢占这块蛋糕。当然不过该成果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展示了中国IVD企业极致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内医疗器械完全有能力攻克全球性临床难题,从跟随者上升为引领者。
同年8月,公司hs-cTnI还成功入选IFCC官网更新的hs-cTn试剂分析性能参考表。
这不光是通往国际的入场券,在与一众hs-cTn试剂对比中,亚辉龙产品优势显著,说明性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能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可靠的依据。
10月,亚辉龙“抗Nephrin自身抗体测定试剂盒”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Nephrin是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上最为关键的蛋白之一,要将这个靶点进行研发并成功转化为可靠诊断试剂,技术壁垒很高。亚辉龙作为国内首家采用化学发光法实现抗Nephrin自身抗体测定的企业,不仅标志着它再次突破国内空白,同时也为肾病综合征的精准诊断带来新的希望。
捅破技术天花板,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2.09亿,占营收比重16%,在五虎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亚辉龙对创新的追求可见一斑。
5、抢占AI应用制高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了抢占人工智能应用的制高点。
大家发现没,重点落在了“应用”而非抢占“技术”制高点。
背后逻辑在于即便你在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对手也可通过研发或购买实现赶超。可一旦你的AI应用、或承载AI技术的平台被广泛采用,它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就会具备强大的粘性与排他性,让后来者难以撼动。而这也正是亚辉龙努力的方向。
当下亚辉龙正快速将AI技术融入自身平台。
例如它的ANA间接免疫荧光核型智能判读系统人工符合率已从年初92%提升至95%,目标是提高到98%。该水平完全可替代医生,实现大范围推广。在医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智能化是未来趋势。当前全国二甲三甲医院超4000家,但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覆盖仅约800家,其中超80%还是进口产品,国产替代空间极为广阔。
再比如亚辉龙深度融合AI技术的胰岛功能平台,能前瞻预测患者胰岛素功能,预计2026年获批,未来有希望进入千万家庭。
还有iTLA Max智慧实验室流水线的建立,都标志着亚辉龙的AI布局并非停留在概念,而是进入加速落地期。亚辉龙正从一家产品公司升级为生态构建者,当它积攒的数据越多时,预测模型就越精确,生态价值就越大,从而与医院构建越强粘性。
6、尾声
亚辉龙的三季报透露了一个明确信号,IVD行业正在大洗牌。能在寒冬中率先回暖的企业,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扎实的内生动力。要么技术够硬,要么出海够猛。
与此同时,“十五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原始创新能力,抢占人工智能应用的制高点。在这一战略方向上,亚辉龙有望进一步强化竞争力与话语权。它不仅是未来政策的受益者,更是积极的先行者。